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,7 月 5 日,公共基础学院 “淮上烽烟寻铁迹,青春犁雨润龙亢” 实践队赴怀远县龙亢镇开展 “三下乡” 活动,以红色教育铸魂,以专业服务惠民,在乡野间书写青春答卷。
在新四军淮上办事处旧址,地方管理员邵建明冒暑站立讲解一小时,鬓角汗珠浸透衣衫仍声线洪亮。实践队员们屏气聆听,从土枪、旧文件等展品中触摸历史温度,在 “村民自发筹建于两间土房” 的讲述中,深刻感悟 “军民鱼水情深” 的红色密码。这场沉浸式学习,让革命精神从史料记载走向鲜活具象,是我院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,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的自觉担当。

发挥制药专业优势服务基层,是此次实践的鲜明特色。队员们用当地方言开设 “田间药课堂”,从 “过期药品分类处理” 到 “慢性病用药规范”,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。从最初几位纳凉老人驻足,到收工村民围拢咨询,队员们耐心细致的解答,既践行了 “健康中国” 战略的基层延伸,更彰显了医学生 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” 的初心使命。

为摸清红色资源活化现状,队员们通过问卷调研、入户访谈等方式,系统收集群众对旧址保护的意见建议。这种 “问题导向” 的实践模式,既提升了社会调查能力,更强化了青年学子关注社会、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,是我院培养 “知行合一” 人才的有效路径。

此次龙亢之行,是我院落实 “大思政课” 建设要求的具体举措。实践队员们以脚步丈量红色土地,用专业赋能乡村振兴,不仅让沉寂的历史焕发青春活力,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对 “三下乡” 内涵的理解。学院将持续搭建实践平台,鼓励青年学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,在服务人民中锤炼本领,在传承文脉中坚定信念,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

(刘雁鸣/审 崔婉颖/文、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