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,蚌埠医科大学公共基础学院青年学子以专业所长服务社会需求。7 月 2 日,公共基础学院 “心手相连,‘救’在身边” 心肺复苏(CPR)急救科普社会实践队整装出发,开启暑期 “三下乡” 活动,将专业优势转化为守护乡村生命健康的实践力量,为基层群众筑起一道坚实的急救防线。

精准调研筑根基,青春触角延伸至乡村末梢。活动筹备阶段,队员发挥物联网工程专业在数据收集与分析方面的优势,创新采用“入户访谈 + 双线问卷”的调研模式,队员们带着医者的严谨与青年的热忱,深入村民家中、穿梭于村落公共空间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急救理念。这份前置调研不仅精准掌握了村民对 CPR 知识的认知盲区与学习诉求,更以 “调研即科普” 的方式,让“时间就是生命”的急救意识悄然扎根乡村。这种 “靶向施策” 的工作方法,彰显了严谨务实的专业素养,也为后续教学活动的精准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专业赋能显担当,急救技能扎根乡土。7 月 4 日,实践队在村支部开展实操教学活动。队员们借助人体模型,逐项拆解胸外按压的深度频率、人工呼吸的操作要点,以 “演示 + 指导” 的模式引导村民参与实践。从最初的陌生观望到主动提问、大胆尝试,村民们在互动中实现了急救知识从理论到技能的转化。这种 “教学相长” 的实践形态,既提升了乡村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,更让同学们在服务基层中深化了对 “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” 誓言的理解,也让社会实践服务队的青春力量在乡村科普一线闪光,为守护生命安全添砖加瓦。

校地协同谱新篇,青春力量助力健康中国。此次实践活动是我校深化 “三全育人”、推进实践育人的生动实践,更是青年学子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。实践队成员表示,将持续以“心手相连”的温情与“救在身边”的专业,把急救科普做成常态化的“健康接力”。未来,公共基础学院将继续搭建专业实践平台,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带着知识、技能与情怀扎根基层,让青春在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,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蚌医青年的智慧与力量。
(方强/审 崔婉颖/文 学生/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