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aza-BODIPY 通过将氮原子引入经典 BODIPY 骨架,成功地将染料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红移至近红外区(650-900 nm),同时保留了高荧光量子产率、良好光稳定性等优点,并常具有更大的斯托克斯位移。其结构易于修饰,功能可塑性强。这些特性使 aza-BODIPY 成为发展高性能近红外荧光探针、生物成像造影剂,特别是诊疗一体化平台的理想骨架和明星分子。尽管面临合成、水溶性、体内行为等方面的挑战,其在生物医学成像、疾病诊断治疗、光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极其广阔,是当前荧光染料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方向之一。

将azaBODIPY分子进行并环衍生可以调控分子能级,使分子光谱发生红移。然而目前构建并环azaBODIPY的方法相对较少。基于此,我校公共基础学院药物合成教研室盛万乐博士聚焦于该领域研究,在《Organic Letters》(中科院1区,TOP期刊,IF=5.0)杂志上发表题为“Synthesis, Photophysical, and Redox Properties of Naphtho[2,1‑b]‑Fused AzaBODIPYs with Ultradeep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Levels”的最新研究成果。论文第一作者为我校公共基础学院盛万乐博士,安徽师范大学焦莉娟、郝二宏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。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和蚌埠医科大学龙湖英才项目的资助。